信用卡申请
首页 >  信用卡中心 >  信用卡资讯 >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头 这一现象或为主因

股份制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头 这一现象或为主因

      

  上市银行“年报大戏”正在上演。

  截至3月28日,A股和H股已有工商银行、建设银行、邮储银行3家国有大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平安银行、浙商银行6家全国股份制银行和11家中小银行发布了年报。

  记者梳理发现,2018年,股份制银行依然在零售业务上不断发力。其中,信用卡业务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同时不良贷款和不良率也出现抬头迹象。


       1、持续发力零售

  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金融监管趋严背景下,银行对公和同业业务增长放缓,相比之下,零售业务成了银行转型发力的重点。

  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年报显示,截至2018年末,两家银行零售营业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均在50%以上。

  十几年前,招商银行率先开启零售银行转型,目前该行零售业务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领先位置。具体来看,该行零售金融业务营业收入1232.57亿元,同比增长16.04%,占营业收入的52.69%。同时,零售金融业务利润保持较快增长,税前利润572.27亿元,同比增长20.24%,占业务条线税前利润的57.22%。

  相比招行而言,平安银行的零售转型开启较晚。经过两年发展,平安银行零售业务也已成为该行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力。年报显示,该行零售金融业务营收618.83亿元、同比增长32.53%,在全行营业收入中占比为53%;零售业务净利润171.29亿元,同比增长9.2%,在净利润中占比近70%,相较于2016年的31%大幅提升。

  此外,浦发银行也表示,2018年,浦发银行零售业务收入占比42.8%,成为全行第一大收入来源。

  “零售这两年主要是夯实基础,因为此前零售占比并不高,近几年是下力气把这块短板补上,由总行统筹经营,带领分支行利用网点优势,壮大零售业务。”浦发银行副行长潘卫东对外表示。

  中信银行方面,零售业务也取得突破。2018年,该行零售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549.49亿元,比上年增长5.14%,占营业净收入的35.24%。

 

  2、信用卡不良抬头

  在零售业务中,信用卡业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通过上述几家股份行的年报来看,信用卡交易额方面,截至2018年底,招商银行全年实现信用卡交易额3.8万亿元,而增速最快的平安银行,全年实现信用卡交易额超过2.7万亿元,同比增长76.1%。此外,光大银行交易额约2.3万亿元,中信银行突破2万亿元,浦发银行则为1.8万亿元。

  与此同时,招行、浦发、平安三家银行的流通卡数量同比增长均超过30%。其中,规模最大的依然是招商银行,今年流通卡数也突破了8400万;而增速最快的则是浦发,流通卡数量同比增长39.50%,流通卡数为3750.36万张。新增发卡量方面,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均超过1700万张,其中,中信银行较比上年增长43.44%。

  交易额、信用卡量的增长都直接带来了分期手续费和利息收入等相关收入的提升。

  具体来看,年报显示,2018年招商银行信用卡利息收入459.79亿元、信用卡非利息收入207.2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6.29%、38.95%;浦发银行信用卡业务全年实现总收入552.78亿元,同比增长13.39%;中信银行实现信用卡业务收入460.23亿元,比上年增长17.81%;光大银行信用卡营业收入实现390.39亿元,同比增长39.43%。

  除了直接收入,通过发展信用卡业务可以结合其他对公业务、对私业务等让银行提供更多的配套服务,帮助推进其他业务。

  “2019年我行零售业务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就是通过信用卡业务拉动客群增长,在批量获客之后提升为有效户。”某城商行零售银行部相关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

  中信银行在年报中也提到,2018年信用卡带动借记卡客户新增550万户。

  不过,从已披露的数据来看,在信用卡业务持续增长的同时,信用卡不良贷款的风险持续加大,不良率呈抬头之势。

  招行相对平稳,截至2018年末,该行信用卡不良贷款率为1.11%,与上年末保持持平。

  而中信银行方面,截至2018年末,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达到81.95亿元,较上年末的41.22亿元翻番;不良率达到1.85%,比上年末上升0.61个百分点;信用卡逾期贷款158.5亿元,逾期率3.59%,较上年末上升0.84个百分点。

  此外,浦发银行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达78.32亿元,较2017年增加23.06亿元,不良率1.81%,较上年末上升0.49个百分点;平安银行的信用卡不良率1.32%,较上年末上升0.14个百分点。

  

  3、共债现象成主因

  对于信用卡不良贷款的增长情况,平安银行、中信银行在年报中均提及“共债”现象。

  中信银行表示,近年来,个人消费金融业务呈高速发展态势,个人贷款业务从商业银行逐步扩展到各类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平台,个人消费者同时向多家金融或类金融机构借款的现象(简称“共债”)日益增多。“受宏观经济和监管环境影响,共债客群资产质量出现一定恶化迹象,并在一定程度上波及信用卡行业”。

  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李万赋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银行业信用卡发卡时间和不良爆发时间存在错配。2018年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上升,可能是由于2017年信用卡发卡量较为激进和逐渐下沉的客群。另外,在意识到不良爆发后,银行收缩发卡量,新增发卡量和贷款余额的增速减缓,又会反过来让不良更加显现出来。

  “目前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共债’现象比较普遍,行业前期的大规模扩张和消费金融客群的下沉,引发的资产质量问题逐渐爆发,银行也不能幸免。”李万赋进一步指出,银行对下沉消费金融人群的行为习惯和征信采集还在探索阶段,风控方面面临的挑战大。但是,与其他互联网消费金融机构相比,银行在贷款审批上相对谨慎,因此共债现象对银行的影响可能会略小于其他更为激进的机构。

  针对共债现象可能对信用卡贷款质量带来的影响,中信银行表示已针对性地加强信用卡业务风险管理,不断升级防控策略,例如严格审查客户资信水平、利用风险评级预测模型工具、对高风险共债客户采取降额、提前催收直至退出等主动管控措施,运用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手段持续提升催收管理效能。

  平安银行亦表示自2017年底开始已前瞻性地进行风险政策调整,重点防范共债风险,有效控制并降低了高风险客户占比,新发放业务的资产质量稳定向好。

  “面对复杂变化的市场环境,我们仍将进一步保持信用卡业务的投入力度,并有信心通过持续强化精细化管理,将业务风险控制在合理水平。”中信银行称。

  多位业内分析人士均认为,目前信用卡不良抬头现象不会大面积引发行业风险。

  李万赋表示,银行应更加充分地去多方位评判新增用户的信用情况和还款能力,谨慎设置授信额度,并根据持卡人用卡行为及时调整。另外,除了银行传统的征信数据外,银行可以通过和一些互联网风控模型发展较为成熟的机构合作,引入对方的相关数据,优化自己的风控模型。

  中银国际分析师励雅敏、袁喆奇表示,银行信用卡业务风控一直较为审慎,目前金融监管环境趋严,个人征信体系正不断完善,信用卡的不良率和逾期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目前来看,银行信用卡贷款整体质量可控,不过在信用卡贷款和消费贷款快速发展过程中,需要关注出现不良率的波动趋势对资产质量的影响。

关注 卡宝宝 (ID:cardbaobao2021)公众号 ,获取更多放水资讯,学习更多提额秘方。


卡宝宝公众号 卡宝宝申卡
看过该文章的网友还看了